同一平台 、同一时段 、同款货品 ,下单价格竟有较大差别 ,更令人费解 的是 ,多付费者还是平台 的熟客。据报道 ,用户分别使用自己 的高级会员和普通会员账号在同一电商平台购 买同款商品 ,结果发现,高级会员账号不仅没享受到优惠 ,反而需要比普通账号支付更高 的价格 。北京市消协 的一项调查显示 ,许多被调查者表示曾被“杀熟”,而网购平台、在线旅游 、网约车类移动客户端或网站是“重灾区”。近年来,类似大数据“杀熟”现象时有发生 ,给消费者带来困扰 。
[提出观点]
对于大数据“杀熟” ,应当抓住消费者权益这个关键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治理 ,厘清个人数据 的所有权和应用范围 ,提高相关行为 的违法成本 。
[综合分析]
究其大数据“杀熟” 的原因,一方面是利益驱动使然 。
另一方面 ,由于平台在技术 、信息等方面,对消费者拥有压倒性优势 。为此,消费者遭遇“杀熟”,面临着举证不易 、维权困难。
此外,大数据“杀熟”在于平台对用户数据 的保护和利用不当 。基于便利 ,用户让渡了自己的部分数据权利。例如 ,让平台获取自己的消费习惯 、消费能力 、商品偏好 、价格敏感等信息 。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平台可以随意使用这些用户数据 ,或者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牟利 。
大数据“杀熟”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如果任由发展 ,不利于电商行业 的持续健康发展。“大数据杀熟”暴露出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非对称以及不透明。平台根据搜集用户的个人资料、流量轨迹、购 买习惯等行为信息 ,通过平台大数据模型建立用户画像 ,然后根据这个画像来给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 、服务和相应定价。这种“大数据杀熟” ,同一平台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 的价格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 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侵犯了消费者 的知情权 。
[参考对策]
有关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要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 、真实 、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 ,保障消费者 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于消费欺诈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有明确规定 ,可适用价格法及其配套法规 。同时 ,平台订单是具有法律效力 的合同 ,运营者故意隐瞒价格差异、诱导消费者订立显失公平 的合同,可根据合同法进行处理 。
针对消费者维权难问题,可尝试引入 公益诉讼机制 ,由法定机构或组织代表 公众维权。可探索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创新 ,由电商平台自证“清白” 。大数据“杀熟”既是对消费者个体权益 的伤害 ,亦是对消费者群体权益的侵害 。因此 ,在消费者维权 的司法保障方面 ,需要进一步主动作为 、开拓创新 。
信息时代,大数据给生活带来了更多可能 ,算法 、用户画像 、精准推送等技术日新月异,但都不应脱离法律和道德 的约束,不能损害公众 的利益 。从这个意义出发,必须加强依法治理,及时规制负面因素,确保技术更好造福社会。
声明 :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 的文章,版权均属中 公教育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 ,由本站编辑整理 ,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 ,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专业在线客服 / 问题及时解答
02-25
02-25
02-24
02-24
02-23
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