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笔试重围 ,入围面试 的 小伙伴都希望在面试中一拔头筹。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准备 ,才能在面试考场上侃侃而谈,取得一个让自己满意 的成绩呢?接下来,中 公教育为大家带来面试如何才能“侃侃而谈” ,希望对考生们有一定帮助!
面试备考中遇到 的三个误区
一 、重内容 ,轻形式。很多同学在学习 的时候特别希望自己能用一句话来打动考官 ,甚至为了让这句话更有力量 ,不惜花大量 的时间进行思考 ,结果答出来 的内容结结巴巴 ,吭哧吭哧 ,考官也听 的不耐烦 。这就是典型 的舍本逐末了 。面试考察 的第一点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因此 ,答题的流畅度和自然 ,应该是 我们答题的基础 。
二 ,重数量 ,轻质量。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 ,认为自己的答题内容越多越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没有错。但这一切 的前提是内容充实 ,而不是一些观点重复 的说。面试考试时间至少要持续半天 ,也就是说差不多的答案考官要听差不多十几遍 ,早就不耐烦了 。如果 你这时候再罗里吧嗦,考官很容易给出一个偏低分。因此 ,提高答题的质量应该是 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三,重突击,轻积累 。面试练习多久可以通过?这是很多同学最关心 的问题 。如果让 我来说,面试越早准备越好 ,练习的时间越长越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面试终究还是考察综合能力 ,任何技巧遇到绝对 的实力都会铩羽而归 。
侃侃而谈 的本领如何练就。
面试考官喜欢什么样 的考生呢,一定是头脑清晰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点 ,内容充实新颖的个性化人才 。好多学生会误认为这些都是天生 的 ,自己向来嘴笨 ,没有希望了 。其实不然 ,天才源自刻意练习,只要 我们提前 做好充分 的准备 ,能吃苦 、会练习 、有自信 ,也可以在考场上实现自 我 的突破。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三种很好 的学习方法。
首先,争做“复读机” ,敢 做“传话筒” 。所谓的“复读机” ,就是我们的练习需要先从模仿开始 。大家一开始接触面试 ,懵懵懂懂、一无所知,总有一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痛苦 。因此 , 我们首先要 做到 的就是突破自己,敢于开口 。我们要一开始跟着老师的示范答题进行模拟 ,或者班里比较好的同学开始模仿,甚至 我们可以去在网上找一些央视主持人的表达视频 ,然后去模仿 ,这样很快就会突破自己不敢开口 的难题 。当然 ,随着不断地练习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还要当“传话筒” ,也就是想办法把自己模仿 的内容复述出来 。复述 ,就是要求 我们按着自己的想法和逻辑 ,把他人 的想法转述给必发指数人,虽然一开始很痛苦,但是 ,如果能坚持下去 的话 ,自己 的进步会非常大 。
其次 ,多积尺寸之功 ,注意量 的积累。细数面试进步比较大的考生 ,都有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携带一个积累本,当遇到有比较好的句子 的时候 ,就会认真 的记录下来,并且每天都会复述一遍 。面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先有量的积累 ,才会有质 的飞跃 。书到用时方恨少 ,只要有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的耐心,面试上迟早会有突破。那么 ,积累本积累什么呢?可以从日常学习到的金句开始 ,还有考生之间比较好的表达方式及内容 ,再者就是时政热点里 的金句 。这些东西靠突击是得不来 的 ,只有稳扎稳打才能走到最后 。
最后,学以致用 ,目光长远 。面试本质上也是一种能力的测试 ,最终看的还是大家的综合能力 。所有的练习只是一种方法 ,最终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去用 ,去想,去练习。每一道题目 ,都有其共性的特点 ,但也有一些个性化 的地方 ,需要大家养成认真审题 ,深入思考 ,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同学会担心,说老师 ,太早准备如果 我过不了笔试怎么办,考完试这些东西就没用了怎么办 。 我只想告诉大家 ,天道酬勤 ,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既然选择了 公考 ,面试就是过不去 的坎 ,越早准备越好。即便一次考上 ,进入单位后不可避免 的要写材料 、年终总结;日后还会有遴选,述职等 ,这些都离不开 我们当下 的积累。
近年来 公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新时代对于 公务员 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高效备考 ,才能在考场上顺风顺水,希望上述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 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 公教育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 ,仅供个人研究 、交流学习使用 ,不涉及商业盈利目 的 。如涉及版权问题 ,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02-25
02-25
02-24
02-23
02-23
02-18
02-26
02-26
02-26
02-26
02-26
02-26
02-26
02-25
02-25
02-25
02-25
02-25
02-25
02-25
02-24
02-24
02-24
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