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表决通过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这标志着 我国进一步将以法治 手段来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了解相关背景和意义,对学习和运用依法绿色发展 、和谐共生等知识点 ,应对申论 的相关主题考试有积极作用。
十八大 、十九大一中 、二中 、三中 、四中 、五中全会以来 ,我国明确了新发展理念 ,其中把绿色发展作为常态目标。进入新时代 ,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日益增长,期盼天更蓝 、山更绿 、水更清 、环境更优美 。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一些个人 、必发指数和政府没有彻底领会和践行绿色发展 ,有 的甚至阳奉阴违反其道而行之,给绿色发展造成很大 的阻碍 ,也带来了严重 的污染和恶劣影响 。因此,单纯 的宣传教育并不能全面有力地保证绿色发展的推行 。必须要出台相关 的法律 ,通过法律 手段来引导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1 、加强绿色发展保障 。将绿色发展法治化 ,可以实现法治与新发展理念同频共振 ,对于培养人们 的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 ,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深入人心 ,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
2、推动生态文明形成 。通过法治手段解决生态领域 的突出问题 ,特别是对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制裁,用法律保障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提升 公众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进而形成和固化生态文明 。
3、化解绿色发展纠纷 。依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可以明确国家规定 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 的组织有权请求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侵权人赔偿 的损失和费用类别 ,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解决绿色发展中的各类纠纷 ,有助于更好保护受害人 的合法权益 。
相关背景可以作为作文的开头、结尾加工使用,而三个积极意义可以作为分论点转化使用。另外整个以法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符合 我国全面依法治国 的发展战略,也可用于其相关主题作文写作。
声明:本站点发布 的来源标注为“中 公教育” 的文章,版权均属中 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 ,仅供个人研究 、交流学习使用 ,不涉及商业盈利目 的。如涉及版权问题 ,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02-25
02-24
02-23
02-22
02-20
02-20
02-26
02-26
02-26
02-26
02-26
02-26
02-26
02-26
02-25
02-25
02-25
02-25
02-25
02-25
02-25
02-25
02-25
02-25